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9月17日,2025中國仲裁高峰論壇暨中國—拉丁美洲國際仲裁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聶文慧、司法部副部長武增、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王淑梅、環(huán)太平洋律師協會主席Michael CHU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秘書長Anna JOUBIN-BRET發(fā)表視頻致辭。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杰主持論壇開幕式。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聶文慧
聶文慧表示,當前,國際仲裁進入全方位重塑、技術性革新、歷史性躍升的新階段?!叭斯ぶ悄?仲裁”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國際性和前瞻性,要推動數智仲裁深度融合,保障數智技術下仲裁獨立公正高效;深化國際仲裁數智合作,共同構建開放、透明、包容、高效的國際仲裁新生態(tài);引領國際仲裁數智治理,促進公平正義與國際法治發(fā)展。
武增表示,司法部扎實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我國仲裁事業(yè)進入了蓬勃發(fā)展新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仲裁法》,全面提升中國仲裁服務能力,持續(xù)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為國際經貿往來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王淑梅表示,近年來,中國法院積極回應數字經濟發(fā)展需求,推動解紛機制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升糾紛解決集約效能,依法支持和監(jiān)督仲裁,探索仲裁保全、司法審查等環(huán)節(jié)全流程“網上辦”,不斷釋放數智技術協同效應,完善“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臺,為中外當事人多元糾紛解決提供在線服務。中國法院將與各國法律同仁一道,深化人工智能在糾紛解決領域的運用,為推動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健康有序發(fā)展貢獻中國司法智慧和法治力量。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秘書長Anna JOUBIN-BRET
Anna JOUBIN-BRET在視頻致辭時表示,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在推動爭議解決與數字化協同發(fā)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工智能在爭議解決中的應用必須建立在增強國際合作與維護技術倫理的基礎上,既要防范風險,又要確保仲裁裁決的跨境執(zhí)行力,增強國際仲裁的可信度并使其適應數字經濟發(fā)展需求。希望共建更加高效、透明和可信任的國際仲裁體系。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環(huán)太平洋律師協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共同主辦。論壇上發(fā)布了《攜手促進數智時代國際仲裁發(fā)展的共同行動計劃》,呼吁國際組織、仲裁機構、科技企業(yè)與學術界等各方,以“包容共享,彌合鴻溝”“尊重權利,保障程序”“提升透明,促進公正”“協同治理,構建標準”為目標,推動人工智能安全、可信、可持續(xù)地應用于仲裁。該計劃獲得全球74家國際組織及爭議解決機構的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第二國際商事法庭負責人沈紅雨,國際調解院(IOMed)籌備辦公室主任孫勁發(fā)表了主旨演講。
沈紅雨介紹了新修訂《仲裁法》在完善涉外仲裁制度方面的創(chuàng)新亮點。她表示,人民法院將制定有關司法政策支持仲裁高質量國際化發(fā)展,制定司法解釋,保障《仲裁法》順利實施,形成解紛合力推進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yōu)選地建設,并一如既往依法支持和監(jiān)督仲裁,恪守條約義務、堅持有利于裁決執(zhí)行的理念,做好全面準確實施新《仲裁法》的準備工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孫勁介紹了國際調解院的發(fā)展歷程與愿景宗旨。他表示,國際調解院致力于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一個新平臺。在數智時代下,國際調解院將繼續(xù)培育調解文化,借數字技術提升調解可及性與效率,通過能力建設縮小數字鴻溝,推動調解規(guī)則完善,降低爭端解決成本,促進訴訟、仲裁與調解并行,助力全球商業(yè)主體長期可持續(xù)合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在致閉幕詞時表示,國際仲裁正站在數智化轉型的潮頭,律師作為仲裁體系不可或缺的支撐性力量,要主動適應數智時代新要求,不斷提升數智素養(yǎng)和涉外法律服務,堅守職業(yè)倫理,保持獨立判斷,以更高的專業(yè)水準適應國際仲裁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國際仲裁體系貢獻專業(yè)力量。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薛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