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占江 帥標
近年來,湖南省永順縣芙蓉鎮(zhèn)人民法庭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chuàng)新“1+5+N”工作機制,推行“123”工作模式,依托特邀調解員工作室和人大代表聯絡站兩大陣地,深度整合各方力量,奏響了矛盾糾紛化解“大合唱”,打造了多元解紛的“芙蓉樣本”。
芙蓉法庭位于湘西四大名鎮(zhèn)之一的芙蓉鎮(zhèn),該鎮(zhèn)被譽為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zhèn),系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為快速化解涉旅糾紛,法庭成立景區(qū)調解室就地化解涉旅糾紛。近3年來,訴前指導或直接參與化解矛盾糾紛305起,沒有一起涉旅糾紛訴至法庭。
“1+5+N”中的“1”代表景區(qū)調解室負責人,“5”代表市監(jiān)所、派出所、司法所、特邀調解員、法庭,“N”是指消協(xié)、旅游糾紛調解委員會等行業(yè)性調解組織,通過“1+5+N”工作機制,把各部門凝聚成一個合力進行聯合調解。
在芙蓉鎮(zhèn)河畔社區(qū),強凍雨災害導致社區(qū)管理的停車場車棚垮塌,28輛汽車受損?!爱敃r現場已經聚集不少車主,眼看著愛車被車棚擠壓,車主們情緒都很激動,紛紛表示要討個說法?!避饺胤ㄍネラL李石蘊回憶說,當天清早接到電話后,他們立馬組織景區(qū)調解室和社區(qū)工作人員前往現場。他們一邊安撫車主,一邊對當前災害進行快速救援。經過共同努力,當天所有被壓車輛全部撤出。隨后,通過交調委協(xié)調保險公司,對所有車輛進行快速定損并及時組織調解。
芙蓉法庭管轄二鎮(zhèn)一鄉(xiāng),共44個行政村,法庭接觸的矛盾糾紛數量多、類型廣,矛盾更具復雜性。為此,芙蓉法庭在河畔社區(qū)成立“和合調解室”,由社區(qū)書記牽頭負責,聯絡人大代表、民警、司法員、特邀調解員、法官組成矛盾糾紛聯合調處小組,第一時間對社區(qū)的矛盾糾紛進行化解。
2024年1月,芙蓉鎮(zhèn)河畔社區(qū)居民張某某因修整房屋不當引起房屋倒塌,從而導致鄰居汪某某的房屋受損,經營的客棧被迫停業(yè)。事故發(fā)生后,汪某某前往河畔社區(qū)“和合調解室”請求調解。調解過程中,因該起糾紛涉及到大額賠償,法律關系較為復雜,和合調解室負責人請求芙蓉法庭進行指導。芙蓉法庭知悉后,意識到該糾紛如調解不成功,勢必會導致鄰里間的矛盾升級,故法庭干警立即趕往調解室進行聯合調解。干警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告知雙方此類糾紛的賠償項目及賠償標準,并勸導雙方當事人互讓互諒,最終在當地政府、法庭、調解室等多方共同調解下,張某某與汪某某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
“要不是你們幫忙調解,我們公司的上市進程就有可能受影響,后果真是不堪設想。”今年年初,湖南某制藥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芙蓉法庭的工作人員一再道謝。
“當時,被起訴的制藥公司正處于上市關鍵時期?!庇理樋h法院副院長、員額法官向爾全回憶說,“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對制藥公司的上市進程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笨紤]到這種情況,芙蓉法庭聯合“法治護企”工作室認真梳理該起糾紛爭議焦點,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因原告位于江西,為方便當事人,工作室利用法庭遠程視頻設備組織線上調解,經多次協(xié)調,最終雙方達成和解,以零成本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該公司上市進程得以順利推進。
今年1月,芙蓉法庭按照“1+5+N”工作機制聯合人大、檢察院在芙蓉鎮(zhèn)產業(yè)園區(qū)成立“法治護企”工作室,由人大代表、法官、檢察官、管委會工作人員、商會代表組成法律服務組,為園區(qū)企業(yè)提供司法服務,并聯合調處企業(yè)發(fā)展中產生的矛盾糾紛。目前工作室已調處勞動合同糾紛98件,農民工工資糾紛305人次。
“案結、事了都是過程,最終目的還是人和,是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公平與正義。”永順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田麗霞介紹說,如今永順已建成23個多元解紛工作站、16個特邀調解組織、12個行業(yè)性專業(yè)性調解委員會,搭建起多元解紛工作的‘四梁八柱’,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法院主推,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解紛聯動體系,為精準分流案件、群眾表達訴求、開展訴前調解、進行司法確認,提供一站式實體化的平臺支撐。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