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麗娟
滅不了火的滅火器、防不了毒的防毒面具……近期,公安部公布一批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犯罪典型案例。有關數(shù)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假冒偽劣消防產品重大犯罪案件120余起,徹底打掉一批源頭性犯罪團伙,摧毀一批跨地區(qū)犯罪產業(yè)鏈條,及時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
案例和數(shù)據令人震驚。消防產品是救命用品,假冒偽劣消防產品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巨大的安全隱患。猶記得2022年發(fā)生在浙江寧波的一起致7人死亡的火災事故,調查發(fā)現(xiàn),該民房內的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為不合格消防產品,室內人員因此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火情而錯過最佳逃生時機。這樣的教訓實在太過慘痛。然而,近些年來,仍有不法商家制售假冒偽劣消防產品。此次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涉案金額大多高達數(shù)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可見受害消費者范圍之廣,不法商家多么肆無忌憚。難怪有網友氣憤地表示,這是拿人命當兒戲!
制售假冒偽劣消防產品,毫無疑問是違法行為。我國消防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生產、銷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產品及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生產、銷售不合格的消防產品或者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的,將由相關部門依照有關規(guī)定從重處罰??梢哉f,對于消防產品的質量要求,我國法律寫得清清楚楚。
然而也要看到,消防產品有其特殊性,它是各類場所的剛需,卻又常常處在備而不用的狀態(tài),消費者往往不了解它的質量狀況,因此即便買了假冒偽劣產品可能也不知道。還有一些消費者則抱著僥幸心理,選擇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產品而忽視了質量風險。這些都給了制假售假的商家可乘之機。
生活中,有些企業(yè)在員工沒有任何培訓、產品沒有檢驗規(guī)程的情況下,就敢大量生產滅火器等消防器材,然后自行打印合格證掛上出廠銷售。有些網店銷售不合格產品金額超千萬元,當消費者質疑其資質時,竟將“PS”的認證證書及檢驗報告發(fā)給顧客……種種亂象提醒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犯罪活動。
今年7月以來,國家消防救援局、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三部門聯(lián)合部署開展消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消防產品違法犯罪,全面加強消防產品質量安全“一件事”全鏈條監(jiān)管。目前來看,專項整治行動收到了良好效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消防產品是守護千家萬戶的“安全堤”,一旦失守就是一失萬無。因此,必須建立起更為嚴格的常態(tài)化監(jiān)管機制,讓假冒偽劣產品第一時間“現(xiàn)原形”,通過提高違法成本,最大程度擠壓制假售假空間。市場監(jiān)管、消防、公安等部門要通力合作,嚴把相關企業(yè)準入關,強化日常監(jiān)管模式,尤其對產業(yè)集聚區(qū)、銷售集散地等重點區(qū)域和網絡平臺、寄遞物流、檢測機構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始終保持密切關注、嚴格監(jiān)管態(tài)勢,織密百姓“安全網”。同時,要加強對消防產品違法犯罪的線上線下同步打擊,形成持續(xù)高壓態(tài)勢,及時有效鏟除不法活動鏈條。
對于用戶來說,掌握一些辨別真?zhèn)蔚男〕WR就能派上大用場。比如,在購買消防產品時注意查看產品合格標簽和3C認證編碼,還可以登錄中國消防產品信息網進行查詢,凡是有備案的產品均為合格產品。要破除僥幸心理和應付思維,對可疑商品堅決說“不”,積極舉報違法犯罪線索,讓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無所遁形。
11月是全國消防宣傳月。當前正值冬季,天氣寒冷干燥,火災的風險也在加大,此時消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我們要提高消防安全意識,更加關注消防產品質量安全,齊心協(xié)力嚴把消防產品質量關,筑牢堅實“防火墻”,做到防患于未“燃”。
編輯:林楠特